中唐诗歌革新代表人物,与韩愈并称“韩孟”,开创苦吟诗风,被苏轼评为“郊寒岛瘦”
字:东野
流派:韩孟诗派/苦吟派
号:不详
文集:孟东野诗集
生平简介
孟郊,字东野,生于天宝十年(751年),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早年隐居嵩山。贞元七年(791年)四十一岁方中进士,写下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的狂喜诗句。历任溧阳尉、协律郎等微职,晚年丧子,生活困顿。其诗以五言古体见长,语言瘦硬奇险,内容多揭露社会黑暗,抒写寒士悲苦,开中唐写实诗风先河。《游子吟》以朴素语言讴歌母爱,成为中华文化经典意象。孟郊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,主张“不平则鸣”,其诗风深刻影响晚唐五代及宋代诗歌发展。
历代评述
“自六朝诗人以来,未有如东野之深峭者” - 欧阳修《六一诗话》
“孟郊之诗,憔悴枯槁,其气局促不伸” - 严羽《沧浪诗话》
“东野穷愁死不休,高天厚地一诗囚” - 元好问《论诗三十首》
思想流派
孟郊主张诗歌应直抒胸臆,反对浮华辞藻,关注社会底层与人生疾苦。其思想受儒家济世精神影响,兼具道家孤高傲世的品格,作品中常见对贫富差距的批判与人性本真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