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末年的名医陈延之的《小品方》记载了这个方法:“屈死人两脚着人肩上,以死人背向生人背,负持走,吐出水便活。”把溺水者倒挂背着跑,跑着跑着,溺水者吐出水来,就活了。
现实中的倒挂法
唐代“伏甑法”
药圣孙思邈的千金药方记载:“治落水死方:以灶中灰布地,令厚五寸,以侧着灰上,令死者伏于上,使头小垂下,炒盐二寸匕,纳竹管中,吹下孔中,即当吐水,水下因去下甑,下死者著灰中壅身,使出鼻口,即活。”这个工序相当复杂:先在地上撒五寸厚的灰,一寸不能多,一寸不能少。然后把锅放到,溺水者趴在锅上。接着炒盐,吹进溺水者肛门里。这样溺水者就“即当吐水”活过来了。
古代的甑
元朝“行牛法”
元代骨伤病专家危亦林的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凡人溺水者,救上岸即将牛一头,却令溺水之人,将肚横覆在牛背上,两边用人扶策、徐徐牵牛而行以出腹内之水。如醒即以苏合香丸之类或老姜擦牙。”这个方法充满乡村风情:让溺水者趴在牛背上,徐徐牵牛走,病人就醒了,事后不忘老姜擦牙。
行牛法示意图
明代“俯凳法”
明代张时彻的《急救良方》:“救溺水死:救起放大凳卧着,脚后凳、坫起砖二块。却用盐擦脐中待水自流出。切不可倒提出水。但心下温者皆可救。”这个不需要找牛了,只需要让溺水者趴在凳子上,但是还要把盐擦在肚脐眼里。
清朝“开口法”
清朝名医程鹏程的《急救广生集》:“溺死救法:凡溺水,惟冬寒难救,余月心头暖者,俱易救。捞起时,切不可倒控,急将口撬开,横衔箸一只,使可出水。再将溺人横伏牛背,牵引徐行,腹中水从口中并大小便流出,即活。”除了骑牛之外还要用筷子把嘴撑开。
看完这些,你心里也许会想,怪不得屈原会死了,和现代的心肺复苏相比,能救活才是奇迹。现在的心肺复苏是什么样的呢?
是这个损色(shai)
现代心肺复苏
调侃归调侃,其实大家也会发现这些不靠谱的方法越来越向靠谱靠拢。医学的每一点点进步,都是以几代人医生的汗水和无数病人的生命为代价的。这么来之不易的珍贵的进步,我们怎么能不知道呢?这也是小吾我做医学科普的原因,但愿我的文字能够帮助到您!如果你喜欢的话,请关注shoushubao。
想看正规的抢救溺水的方法,请点击阅读原文。想看心肺复苏视频,请在shoushubao平台发送消息“心肺复苏”。
相关文章:
(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